五十年的艰苦岁月之六 新的生活从这里开始:夫妻同心作表率,传给后代好家风(作者:王荣)
2019-01-13 20:35:28
  • 0
  • 1
  • 98

 六、新的生活从这里开始:夫妻同心作表率,传给后代好家风

王   荣

        前妻百天之后,村里人又给我介绍了本村姑娘杨占梅,也就是现在的妻子。她的母亲是个善心人,看到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工作、生活甚是可怜,非常同情我家的遭遇,不嫌我孩子多,家里穷,毅然把姑娘托付给了我,成全了这桩婚事。我和妻子结合不久,她主动要求把爷爷身边的两个孩子接了回来。

        从古到今都说后娘狠毒,妻子却是相反。她对我的孩子亲如己生,加心呵护照顾。白天操持家务,晚上孩子们坐在炕上围到桌旁在煤油灯下做作业。她就坐在孩子们身后,借着微弱的余光缝鞋补袜。我盼女成材心切,对孩子们要求特严格,孩子们都惧我三分。睡在一个炕上,孩子们也都愿挨着后娘,而不愿挨着亲爹。吃饭时也都围到后娘旁边,不愿接近我。孩子们有了什么话,都不敢跟我说,对我有什么要求都是通过后娘来转达。我似乎成了后爹,而她却变成了亲娘。

        每年秋假,我和妻子都要赶上自家的牛车到小喇嘛洞捅树杈,准备冬天的烧柴。我俩早早地吃罢饭,带上干粮和水,去时空车爬山下梁走近路。为了不耽误砍柴时间,我坐在车上拧捆树杈的柳条要子,妻子赶车。到了目的地,我们把牛留到山脚下,在草好的河滩上吃草。我们拿上捆柴的要子上了山。山腰以下的树杈都让人们砍完了,我们只好到上半山或山顶去捅。我爬到树上用柴镰把树枝砍下来,妻子在树下把散落的树枝收到一起捆起来。估计够一车拉了,我就从树上跳下来,帮妻子把没捆完的树枝捆完。两人稍喘口气,吃点干粮,喝点水,马上就从山上往山底拖捆好的树杈。山高林密,杂草丛丛,一点路也没有。刚砍下的树杈水分多,我一手拉一捆拐弯抹角,绕过密密麻麻的大树和其它障碍物在前边开路,妻子沿着被我趟出的路跟在后面。从山上把柴拖到山底能装车的地方,再爬上山,一个来回最少也要半个小时。一车柴,我们两人要拖四趟。车装好了,我们赶上牛车绕过乔家店走大沟,车重走不快,十五里路要走三个半小时。我俩走到离家大约还剩一半路的时候,天已大黑。妻子一个人先走,回家去做饭。我赶车回到家,妻子把饭也做好了。我们两人先把车上的柴卸下来,然后回家吃饭。就这样紧张地劳动,不休息,捅一车树杈,我俩要连续工作十五个小时。

        我是个很要强的人,从来没因为私事耽误过一会儿教学工作。

        春天星期日,我带着女儿上山拾粪;夏天,领着她们到地里拔草;秋假开始还不能割地,我就带着她们到沟旁割蒿子,准备冬天的烧柴。她们只要能拿动镰刀,我都要让她们学着干活,能割多少割多少,我从不嫌少,让她们不忘劳动人民本色,从小培养艰苦朴素的美德。蒿子干了,我带上她们拿上绳子上山往家背。大孩子背两个,小孩子背一个,我背上一背跟在后面,在路上排了长长的一队。村里人见到打趣地说:“大家快来看,大蚂蚁领着小蚂蚁搬家了。”

        到了秋天割地的时候就更忙了。大人割两垄,孩子们有的割一垄,还有的两三个合伙割一垄,累得她们小脸通红,满脸流汗。不小心割破了小手,用早已准备好的棉灰敷上,外面裹上布条继续割。我一直这样教导孩子:秋天农民家家都忙,咱们自家多干一点,村民就少帮一点,虽然大家都愿意帮忙,但还是尽量少给村里人添麻烦。

        放了寒假,我就和村里人相随到赤城一带去卖面。那时的莜面一斤只能卖三角多钱,一大车面也就卖二百多元,看起来卖钱不多,但和一年的工资相比,也算不少了。一年卖两车,能顶我一年的工资,满知足了。

        我和妻子艰苦奋斗、克勤克俭,没有向人借一分钱,把七个女儿供完中专中师,让她们全都拿到了“铁饭碗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未完待续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